集善残疾儿童助养:慈善组织精准助残扶贫的路

发布日期:2019-07-20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image.png

    项目为残疾人家庭提供的种羊改善了他们的生计(王勇/摄)

    image.png

    特教学校的孩子们在项目捐赠的烘焙教室学习烘焙(王勇/摄)

    屋漏偏逢连阴雨——对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的源源一家,这几乎成了生活的常态。

    一家8口人,源源和大姐、二姐都遗传了父亲的先天性听力障碍,三姐、四姐、五姐分别在上大学和高中。

    这些年里,先是源源的二叔、奶奶患重病直至离世,再是源源的人工耳蜗手术和康复治疗,四个孩子的读书,2016年家里的老房子又因为年久失修而塌了,紧接着三姐为家里拉麦子的时候从车上摔落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

    通渭是国家级贫困县,对于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这些可谓是不断地雪上加霜,而唯一能够支撑这个家的是已经46岁却为了这个大家庭一直单身的三叔杨忠义。

    “负担从来没有轻过,最难的时候我想过自杀。”杨忠义也曾想过各种办法去发展经济,但总被这些事情一一打断。

    这样的家庭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其实并不在少数。

    目前,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500万人,其中0~14岁的残疾儿童逾800万。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处于贫困之中。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未来3年,我国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其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

    这些贫困人口像源源一家一样多处在偏远不发达地区,疾病、残疾让他们不仅不具备常人的发展能力,因为治疗、康复的需要负担反而更重。抗风险能力极差,风险却极多。

    国家财政能够提供的社会保障可以发挥兜底作用,但要让这些家庭从贫困的境遇中摆脱出来,无疑还需要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社会力量的介入。

    问题是,一次性的帮扶是杯水车薪,远在天边的慈善组织如何能够持续、全面地帮助这些长期在苦水中挣扎的家庭呢?

    2012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了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为0~14岁贫困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家庭子女提供持续的、全方位的帮助。6年过去了,他们的探索或许可以为更多的慈善组织提供借鉴。

    需求在哪,帮扶就跟到哪

    2015年,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为源源送去了300元助学金,并给源源家发放了1只种公羊、5只小尾寒羊母羊用于发展养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慈善组织来说已经是一种常态,但能够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我们尝试过很多种方法,鸭子、鱼虾、兔子养殖都尝试过,最终定西这边选择了牛羊养殖。这边有养殖牛羊的习惯,我们在采购的时候也会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项目执行者、定西市星之家助残服务中心主任王瑞红表示。

    虽然有听力障碍,但放牧对源源的父亲来说还是可以实施的。经过三年的养殖,目前源源家的羊群已经发展到30多只,每年可以出栏20多只,给家里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

    经济收入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残疾家庭的状况,但相对于治疗、康复的需求来说,仍然是不足的。

    目前,针对0~6岁的残疾儿童,国家出台了《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残疾儿童康复将逐步实现制度化保障。国家会对0~6岁残疾儿童的康复进行补贴,不过补贴的康复项目是有时间和内容范围的。

    源源当年就是依靠国家项目通过残联系统配备的人工耳蜗进行康复训练的。但由于地方康复机构能力不足,配备人工耳蜗在西安,康复训练在兰州。相应的吃住行等费用是一笔很重的负担,不仅对源源这样的家庭是这样,即使是双职工家庭也是如此。

    定西市的峰峰是脑瘫患儿,他的父母都是小学老师。最开始在省里的康复中心做过一段康复。“费用太高,一天差不多要200元,加上租房子之类的,花费太高,坚持不住,只做了40多天就回来了。”峰峰的父亲张老师回忆道。

    为了让残疾儿童能够长期在本地进行康复训练,一方面,项目根据残疾儿童实际救助需要,为其提供辅具适配、康复训练补贴等帮扶,并且帮扶的范围是0~14岁的儿童。“填补了国家对0~6岁儿童补贴之后的空白。”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项目负责人常达表示。

    截至2018年10月,项目已经为峰峰提供康复训练连续补贴2.76万元。从不会说不会走康复到现在,峰峰已经能够跟着妈妈在普通小学一年级就读了。

    另一方面,与项目地康复机构合作,为机构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设施,为康复师提供交流学习机会,让残疾儿童享受更专业的康复训练。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