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中国近10年的生育水平与趋势

发布日期:2019-06-13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中国处于低生育水平已有20多年。不同来源的数据表明这20多年的低生育水平大致经历了1990年代的大幅度下降,1990年代后期和2000年代初期的稳定,以及2000年代中期以来的逐步回升过程。中国持续的低生育率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生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和人口惯性的作用也影响着中国低生育率的演进。

    尽管学界对中国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具有一致的认识,却对低生育水平是多少一直存在争论。围绕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得到的极低生育率及其数据质量的讨论十分广泛。基于对数据质量的不同假设和所采用的不同调整估计方法,不同学者们对生育水平的估计存在很大差异。以2010年为例,有的学者认为就是六普汇总数据直接推算出的结果(1.18),也有学者在数据调整后得出了较高的估计(接近1.7)。随着2014年单独两孩和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相继实施,生育政策的实施效应和政策调整后生育水平成为学界、政府和公众持续关注以及争论的焦点。

    生育水平是认识和判断人口发展态势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至关重要。而准确估计和分析中国的生育水平,数据和人口统计指标的使用都很关键。

    为了摸清近期中国妇女的生育状况,把握近年来的生育水平以及当前的生育意愿和养育环境,以便分析和研判人口形势和发展趋势,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7年进行了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此次调查目标总体为2017年7月1日零时现住中国大陆的15~60岁中国籍女性人口,样本年龄设定使得近10年生育状况变化得以全面反映。该调查内容涵盖生育行为、生育意愿、避孕方法及生育养育服务等。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采用分层三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 (PPS) 抽样方法,最终有效样本量为249946名妇女。

    本研究主要使用生育行为部分的数据,即每个妇女的“怀孕史”信息,包括妇女每次怀孕结束年月、怀孕结果等。本研究使用总和生育率、递进生育率(控制了年龄、孩次后的总和生育率)、内在生育率(控制了年龄、孩次、生育间隔后的总和生育率)和队列生育率(一个出生队列的女性,到某一年龄为止的累计生育率或平均生育子女数)这四种生育率指标,来估计和对比分析中国近年来的生育水平与变化趋势。

    近1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6左右

    根据对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调查数据的计算,近10年来,在社会经济发展、生育政策不断调整完善,以及人口惯性的影响下,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通常认为小于2.1就不足以弥补夫妻两人的数量)呈现出一种波动之中的上升趋势。计算结果表明近10年来的总和生育率在1.41-1.78之间波动,总和生育率均值为1.65(表1)。

    由于受到奥运会、生肖和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总和生育率在2008年(奥运年)、2012年(龙年)和2016-2017年(全面两孩政策)超过1.7,而在2015年(羊年)出现最低值1.41。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的影响反映在2014年和2016年的生育水平与之前年份相比有明显提升。

    分孩次生育率可以进一步揭示中国近年来生育率变化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一孩总和生育率自2012年以来出现大幅度下降(表1)。实际上一孩生育率的下降在2012年之前就开始了,2012年的龙年效应暂时延缓了这种下降趋势。一孩生育率下降幅度之大、水平之低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孩生育率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妇女的结婚生育年龄均显著推迟的结果。2006-2017年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从23.6岁上升到26.5岁,平均初育年龄由24.3岁上升到27.3岁,都推迟了3年。而且2012年以来的推迟幅度明显大于之前年份。

    第二个特点是二孩生育率呈现与一孩生育率相反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出现大幅度上升,2015年开始超过一孩生育率,2017年甚至高于1。这反应了二孩出生堆积的现象,显然是生育政策调整发挥作用的结果。

    图1显示,2012年之前妇女平均二孩生育年龄是在下降的,2012年之后出现上升,2015年后上升幅度很大。前期与生育间隔限制的陆续取消有关,而近几年反映了两孩政策带来的较高年龄妇女生育二孩的堆积效应。在2016和2017年一孩生育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总和生育率仍有较大幅度回升,原因就在于二孩总和生育率提高产生的对总和生育率的提升效应,这也表明了全面两孩政策效应非常显著。

    从递进生育率的趋势看,90%以上的妇女都将生育一个孩子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