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抱抱法”,拉近与孩子的关系

发布日期:2019-06-05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神奇的“抱抱法”,拉近与孩子的关系


    前些天写了一篇关于亲子关系的文章,引起了部分受众的共鸣。其中有位家长反馈说自己在与孩子建立关系的过程中遭遇重重阻力,她儿子今年才五岁,但脾气大,一点小事不如意,他就会生气很长时间,有时候还会跟父母吵闹不休。于是她们家经常会有这样一个场景:妈妈扯着嗓子大吼大叫,孩子扯着嗓子哭闹。

    该家长觉得自己做父母非常地失败,对孩子的管教也没有多少信心,孩子的情绪则长期处在沮丧和悲伤中。母子关系走到这样一种困境,确实挺悲哀的。而这种状况的存在,与家长管教方式的长期“不恰当”有很大关系。

    孩子有情绪、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只是斥责和惩罚,即便是无理取闹。换一种方式,用“抱抱法”,能收获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抱抱法”,简而言之就是在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以拥抱的方式安抚、感化他们。不要小看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在拉近与孩子的关系方面,它是非常理想的互动方式,还可以帮助家长走进了孩子的内心。

    笔者本人使用“抱抱法”大概有三四年时间。第一次使用“抱抱法”是女儿三岁的时候,当时她处于懂点事又不是太懂事的状态,有些任性又不算太任性。在控制情绪方面,她基本是一片空白。

    有一次小家伙因为我没有满足她的“玩具欲”而大发雷霆:她已经连续三天得到了玩具,却在第四天还要求购买新的玩具。这种状况在很多家长看来,完全是“耍横”,免不了受责罚。其实我第一时间也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好好教训她一顿。不过很快冷静下来,如果教训了一顿,会有什么结果呢?孩子的哭闹更加严重,内心充满着愤恨,甚至有报复心理。这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更别说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了。于是自己策略性地做了调整。

    我蹲下身子对孩子大声说“爸爸需要一个拥抱!”女儿一愣,停下了哭闹,抹着眼泪,用略带疑惑的眼神看着我说,“你说什么?”我用稍微小点的声音再次说道:“女儿,爸爸需要你的拥抱”。小家伙呆呆地看着我,不敢相信地问,“现在?”我很肯定地点点头。于是她抱住了我,刚开始动作还有些僵硬,不过很快就消失了,父女融化在彼此怀抱里。

    感觉她的情绪稳定了,我就轻拍着她的背部,小声说“你的拥抱让爸爸感觉好多了”,没想到她回了一句“我也是”。一个动作完美化解了各种激化冲突的可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拥抱,家长正在一步步走进孩子的内心。如今我和七岁的女儿关系非常融洽,几乎无话不谈。

    文中开头的这位母亲,在五岁儿子情绪失控的时候,应该试试“抱抱法”,当儿子与妈妈拥抱,很多意想不到的现象就会出现。

    不过,“抱抱法”不能滥用,要把握时机,有时候“抱抱法”是无效的。比如在孩子因特别气愤而无法接受父母索取或给予的拥抱时。倘若真的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暂时性的离开孩子,让孩子冷静一会。发脾气没有对象,孩子很快就会觉得没什么意思。等到气氛略有缓解,家长再趁机施展“抱抱法”,一切就显得很自然而然了。

    或许有人会问,“抱过之后怎么办?难道抱过之后,孩子以后就不发脾气了?难道抱过之后,家长就与孩子成为了知心好友?”一般来说,孩子情绪好转,交流的目的就已经达到,因为家庭氛围已经不再紧张,家长和孩子看问题都会变得理性。另外,拥抱营造出了一种鼓励的气氛,孩子在这种气氛下愿意接受家长的指正。如果家长能把握这个最好的时机,用启发式言语引导孩子思索,孩子更容易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一些毛病,并乐意改之。

    有些家长在第一次或连续几次使用“抱抱法”后,发现孩子的脾气不仅没有改善,甚至还有些加剧,此时不要太过紧张,也不要认为这个策略不适合自己的孩子,而是要坚持使用。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即便使用几次“抱抱法”后孩子的脾气没怎么减弱,但孩子在发脾气之前会有一段平缓期,而且这段平缓期的时间会随着“抱抱法”的有效使用而越来越长。再经过一些时间,孩子发脾气的强度就越来越弱,因为孩子与父母的信任感逐渐建立起来,慢慢地将父母当成了贴心朋友。孩子是“敏感动物”,他们特别在乎朋友的感受,跟朋友在一起,发脾气是一定会注意分寸的。

    “抱抱法”不是只用在几岁的孩子身上,十几岁的孩子,乃至几十岁的子女,家长都可以使用。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大了,自己老了,就不好意思了,抛开繁文缛节,张开双臂与孩子抱一抱,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责备、羞辱和身体上的痛苦,均不能有效促进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不会让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抱抱孩子,是一个简单、完美的拉近与孩子关系的动作。经常性地有效使用“抱抱法”,总有一天,孩子会彻底打开心扉,与家长成为一世好友!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