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真的优秀,还是在“自我拔高”?

发布日期:2019-05-26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孩子是真的优秀,还是在“自我拔高”?

    曾经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找来了25个人,他们彼此之间非常的了解熟悉对方的优缺点。这位心理学家请这些人分别根据9个标准即文雅、幽默、聪明、爱交际、讲卫生、美丽、自大、势利、粗鲁。

    对包括自己在内的25人分别按照以上9个标准进行排名,比如,根据美丽为标准,谁最美丽排第一,其次为第二......;根据讲卫生为标准,谁最讲卫生排第一,其次排第二......

    在排名次的过程中不但对其他24人进行排名,也将自己在25人中的水平层次进行了评价。

    25人将自己的评价上交后,经过心理学家的统计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25个人的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大自身优点和隐藏自身缺点的倾向。比如,有一个人自认为自己的聪明程度应该名次靠前,可是当统计其他24个人给这个人关于聪明方面的名次平均一下后,发现他的“聪明”程度仅列第二十名。还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并不是粗鲁的人,可是其他人对他的评价和自评相差甚远。

    这个实验中就体现出了人们的一种“自我拔高心理”。
    
    孩子是真的优秀,还是在“自我拔高”?家长的判断和引导很重要

     

    ​“自我拔高”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甚至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反映的就是“自我拔高”心理。还有很多孩子在父母不经意的影响下就渐渐形成了“自我拔高心理”。

    家长的行为会助长了孩子“自我拔高”
    • 过分的夸奖

    每个孩子在自己父母的心目中都是最好的,尤其是自己的孩子真的比其他的孩子相对优秀一点的时候,父母内心是自豪骄傲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对孩子的行为的夸奖形成常态,对孩子的缺点和犯错的行为进行弱化甚至视而不见。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对自己的评价发生偏差,认为自己是“无敌”的、“全能”的、“优秀”的,无形之中对自己进行“拔高”。

    • 父母的虚荣心

    有的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优秀,可有不想看低自己家的孩子,所以在外面由于“面子”和“虚荣心”的使然,也会超于现实的“夸奖”自己的孩子。而小孩子并不得父母的心理,偶尔一次两次,孩子可能还不太在意,但是父母长期的这种虚荣的心理和行为会让孩子产生误解,会对自己的认知进行“拔高”。

    • 父母本身过于自恋的行为

    一部分父母本人就是非常的自恋,对自己进行“拔高”,让自己与周遭显得不同、显得有特色,处处凸显自己的“优秀”,在父母这种潜移默化之下,孩子自然也会模仿父母的行事标准,也会以同样的标准看待自己,尤其在群体中总是不停的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自我拔高心理”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极为深刻
    • 孩子不敢面对失败

    “自我拔高的心理”源于本人和父母对自己过高的评价,并不断增高的期望值。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对困难和失败没有畏惧心理,再加上父母和周围人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会更有信心和勇气去挑战。

    孩子是真的优秀,还是在“自我拔高”?家长的判断和引导很重要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会越来越高,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孩子会慢慢发现有些事情的完成,让自己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有些事情是自己根本完不成的。这样孩子的内心会畏惧各种挑战,不敢面对失败,害怕失去那种优越感。

    • 孩子渐渐失去耐心

    有些父母对自己的过高的期望和脱离实际的标准,让孩子还没好好享受成功的喜悦,马上会制定下一个目标,让孩子马上投入到新的一轮努力中。这些父母对于孩子的小进步看不到,只要求孩子取得所谓真正的成功,当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拼尽全力去达到父母的要求时,面对父母不断拉高的期望值时,会逐渐失去信心也会失去耐心和兴趣,甚至会感到抑郁和绝望。

    • 越是“自我拔高”越容易没有朋友

    孩子对自己的“拔高”心理,会让自己有高于别人的优越感、自豪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觉得别人处处不如自己,甚至将这种“拔高”心理融进了举手投足之间,高傲的眼神,蔑视别人的语气等。这样的行事标准很容易让自己的一个团体中格格不入,容易受到团体中其他小伙伴的冷落。即便如此,有的孩子还不自知,依然我行我素,将这种冷落当做是他人的嫉妒。

    家长要尽可能避免孩子形成或助长“自我拔高”心理
    •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很多父母朋友会疑惑,培养自理能力怎么能避免孩子的“自我拔高”心理呢?内心容易骄傲的孩子一般都在家里是不做家务的,父母可能会让孩子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或特长上,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当孩子去面对这些简单的家务时,内心的骄傲就会荡然无存,看着每天妈妈做的那些简单的家务活,当到了自己的手中却变成了“一片狼藉”时,内心的挫败感是可想而知的。

    通过学做家务不但让孩子能认清到自己的不足,会降低曾经对自己的过高的认知,同时还能理解父母每天从事家务劳动的辛苦,从家务劳动中体会到的汗水和成就感,以及被父母肯定的感觉,是以前从未体会到的。

    • 家长可以定期开家庭会议

    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沟通,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是个不错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能体会被父母尊重,体会到被平等对待。家庭会议可以以各种形式,会议内容也可以由家庭成员自行决定。在这里建议定期的家庭会议内容中加入一项对家庭每位成员进行“吐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在轻松愉快中进行,还能让孩子随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 适当的给孩子创造“困难”

    孩子的经历总是一帆风顺并不是好事,对那些事事总是一帆风顺的孩子,父母可以在生活中制造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目的不是为难孩子而是让孩子避免产生自视甚高的心理,要让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避免那些对自己过于“拔高”的孩子形成目中无人的意识。

    孩子是真的优秀,还是在“自我拔高”?家长的判断和引导很重要

     

    ​高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的过于“拔高”, 越是优秀的人,越容易产生优越感,进而容易产生一种虚荣心。对于孩子来说,在我他们知道自己的特长时,也要理性的学会认清自己的不足,去发现他人的长处,和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这才是最可贵的。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