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成绩新突破看开发区教育升级

发布日期:2019-06-28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从高考成绩新突破看开发区教育升级 


    “你们的高考成绩创造了学校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是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创造的奇迹!是我们践行温暖教育,不断奋斗和坚持创造的成绩!这也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纪元!”6月24日,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校长王教凯在给高三毕业生的一封信中用三个奇迹来描述学校在2019高考中取得的突破。

    6月23日上午北京高考成绩出炉,在全北京700分以上的24个高分考生中,就有一个来自人大附中开发区学校,该校考生刘开济以裸分708分的总成绩,位居亦庄新城地区第一名,北京市排名并列第三。与此同时,该校理科高考成绩600分以上的学生占比32%,达到自招线527分的人数占比达48%;文科最高分618分,达到自招线人数占比46%,本科上线率100%。高光的时刻不会突然降临,优异的成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人大附中开发区学校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正是开发区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提速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结果。

    2017年10月30日,人大附中集团与开发区合作办校的签约仪式,开启了该校教育发展的新纪元。随着两校教学和师资资源的不断深度融合,该校学生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如开通人大附中本部“直通车”,送优秀学子到本部学习;结合学生需求组织北大游,让学生直接跟北大教授面对面交流;每周,人大附中本校的老师还会到校为学生授课。

    作为集团化办学的受益者,人大附中开发区学校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日益释放出创新的活力。一方面,学校通过建立专家人才库,增加软件和智力方面的投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学校依托人大附中优质资源和名师引领,老师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水平。数据显示,学校每学期去人大附中本部进行交流学习的教师达200余人,且多名教师在本部进行跟岗培训;与此同时,截至目前,人大附中本部共有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61人走进人大附中开发区学校,进行教学指导、备课培训、中高考政策解读、核心素质讲座等专业分享。除了师资队伍的深入交流学习,2018年,人大附中开发区学校还选送7名优秀学生,走进人大附中本部进行全方位学习。

    据王教凯介绍,2018学年,除各类职称教师外,学校已拥有18名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1人,北京市骨干教师3人。作为开发区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区管委会不断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在助力人大附中开发区学校按照人大附中本部高水平、特色化的办学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的同时,还对学校重点项目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了更多支持,近两年,一批从北大、清华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也陆续加入到教师团队中。另外,在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该校的硬件条件也得到提升,学校的扩建工程已于去年完工并投入使用,不仅新增了教学楼、食堂,还建设了校内风雨操场、人防地下车库等。正是源于多方面的赋能助力,促使人大附中开发区学校打造出开发区优质教育的新高地,加快了学校的成长步伐。

    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发区正以改革的胆识和创新的智慧,冲破一道道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和障碍,逐步构建起足以支撑未来和希望的教育生态体系。近年来,开发区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区为引领,在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上下足功夫,持续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布局,积极对接名校设立分校,人大附中、北京十一学校、建华实验学校、耀华国际学校、北京二中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被相继引入区内,使区内基础教育事业版图朝着均衡化方向不断发展、扩容,使亦庄新城教育资源和办学质量得到持续优化。相信,充满活力、敢于实践的开发区,将为北京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多贡献,为一方百姓带来更多福祉。

    “学霸” 原来是这样养成的

    高考成绩放榜第二天,记者在人大附中开发区学校见到了刘开济,这位“学霸”皮肤有点黑,身材高高瘦瘦,一副架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让他的眼睛显得炯炯有神。作为全区理科的最高分,预料之中的,他很快成为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但当那天,面对一个接一个对准自己的镜头,看着一次又一次递到嘴边的话筒,这位少年的心态始终如一的平和,跟我们有说有笑,有问必答,耐心地配合完成所有拍摄和采访。

    对于“得知自己成绩时的感受”这道必答题,他爽朗地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连连摇头说这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远远超出了自己预估的680分左右。继续追问取得好成绩的成因时,他脱口而出,说80%是运气。这样的总结在一些人看来或许是一种过于谦逊的表现,但细聊之后会发现,这种“运气”其实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幸运,而是平日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知识的积累。

    虽然只字未提,但“自己并非天才”的这一观点被他贯穿在当天的整个采访中。面对高中的学习生活和高考,他坦言,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也会感到焦虑和压力,关键在于如何“破局”。他把自己的学习经验高度概括为三点:一是,为自己确立可操作性的目标,具体到每一场考试自己想要达成的程度或排名,然后根据目标规划好学习时间,并以结果为导向,根据80%原则进行自我考核,达标即可对自己认可;二是,一定要有足够的热情,培养自己对学科对学习的热爱,然后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钻研,这样就一定能学好;三是,要分得清主次,明白哪些对自己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

    关于第三点,刘开济聊起了自己的一段过往。或许很多人不会相信,这位“学霸”也曾为游戏痴迷,关键打得还挺好。直到高一那年暑假,到一家企业参观的机会,他开始以一个企业人的角度认真思考,应该如何从一个普通人慢慢变成更好的自己。一番思考后,他找到了答案,从此戒掉游戏,专心于在当前的学生阶段用知识充实自己,名著、古诗词、纪录片渐渐成为他的新伙伴。

    对于一些家长在高考冲刺阶段对孩子禁止除学习以外活动的做法,刘开济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只要平日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越到最后的冲刺阶段节奏越应该慢下来。拿他自己来说,即使在最紧张的高三,他仍然读完了3本金庸小说,课余时间喜欢去跑跑步、打打篮球。而这些不但没有影响他的学业,还成为他排解学习压力的“良方”,一些难解的学科题目,也通过另一种思维找到了突破口。

    几番交谈下来,这位“别人家的孩子”给人的感觉很真实、亲切、自然,又不失风趣幽默,仿佛就是每个人学生时代都曾遇到过的同桌。如果非要说出“学霸”的过人之处,或许是那份自律吧。紧张的高考过后,刘开济在放松的同时依旧没有忘记学习,买来了大学的课本提前预习。关于未来,他说自己的志向是理工科,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等各方面都得到一个新的提升。

    镜头之外的闲聊,他说起了自己最近的一个小“苦恼”。原来,高考成绩出来后,很多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都向他发出了微信好友申请,甚至还有其他省市的。对于这样的“走红”,他的态度是宠辱不惊。只因他知道,优异成绩从来不是恃宠而骄的资本,未来的人生山峰需要自己不断去攀登。而对于读书,他说自己更在乎的是过程,无论结果如何,只要能从中收获快乐,那就是有价值的。

    末了,聊到自己的高中生涯,他说自己最感谢的是学校和父母,学校优质的资源、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家校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关系,还有父母的培养都为他的成长提供了良好沃土。

    在当天的采访中还有一个小故事,由于学校的高三已经毕业,为了拍摄到刘开济的校园学习生活,我们“闯”进了高二年级的课堂做场景还原。在完成拍摄后,记者来到刘开济身边弯下腰小声告诉他可以“撤了”,他却回道:“不着急,我想把这节课听完。”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或许就是“学霸”和所谓的普通学生之间的差别,那就是对知识永远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或许就是“学霸”养成记中最重要“秘密武器”吧。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