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孩子“责任心”,让孩子终生受益!

发布日期:2019-05-3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唤醒孩子“责任心”,让孩子终生受益!

    唤醒孩子“责任心”,让孩子终生受益!

     

    最近我在听的“冬吴同学会”,吴伯凡老师讲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他以英国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为原型,分析了责任心对孩子人生的巨大影响。

    《富哥哥穷弟弟》纪录的是真人真事,同一家庭两兄弟,相差一岁,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哥哥是“金融界精英”,住在和东苏赛克斯一栋13世纪的宅子里,弟弟是开着房车四处流浪的无业人员,经济的窘迫让他时常陷入有上顿没下顿的境地,节衣缩食是常态。

    同样的家庭,同样的学校,是什么让两个人变得不同呢?

    唤醒孩子“责任心”,让孩子终生受益!

    (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追溯到童年发现,决定兄弟两不同人生走向的,是他们不同的性格特质。

    哥哥一出生,父母就把他定位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小就要早起送报纸修草坪赚钱补贴家用,承担责任。

    弟弟得到了宠爱和宽容,做什么事都有父母兜底,破坏公物被妈妈解释为“小孩子都会有的恶作剧”,很少有自己负责的时候。

    长大后,有没有责任心带来的巨大差距从两人身上体现了出来。

    哥哥做事持之以恒,不管难不难,都想做出个样子来,因为他把自己当作事情的责任人。

    弟弟则完全相反,每份工作都坚持不了多久,因为没有责任心,遇到困难就毁约。

    吴伯凡在分析责任心对孩子的影响时,讲了这么一段话:

    一个孩子,小时候的责任心培养,会有助于他理解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如果这个责任心培养一直没有完成,那么小时候没付出的成本,长大后就可能用一辈子的贫困、边缘化来为它买单。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越小越好。

    当他自己能走路的时候,你就要让他为自己走路这件事负责。当他能说话的时候,就要让他为自己说出的话负责。

    听到这里,我就想到了最近发生在千寻身上一段真实的经历,它呈现了孩子“责任心”的养成过程:没有天生,唯有“唤醒”。

    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1、追悔莫及中萌生的“责任心”

    今年8月,千寻就从幼稚园毕业了,最近她们班在排练毕业晚会上演出的话剧。看得出来,千寻很重视这次演出,好几次在我面前声色并茂地描述她扮演的角色。

    某周五,千寻带回一张小纸条,如下图:

    唤醒孩子“责任心”,让孩子终生受益!

     

    我看了纸条内容,猜应该是老师发给小朋友回家练习的话剧台词。

    跟她确认,可忙着鼓捣乐高的她头也不抬,一副没功夫搭理我的样子。

    之后的周末,我又友情提醒了她一次:

    千寻,你带回家的小纸条是干嘛用的呢?

    她大大咧咧回了一句:台词啊。便继续玩她的桌游去了。

    到了周一,放学接到她,耷拉着脸,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跟我讲:“妈妈,我的台词没了。今天老师让大家对台词,我周末没练习,讲不出来,被取消资格了,我的台词现在变成巧巧的了。”

    偷偷告诉你们,我心里那个乐啊,强忍着没笑出来。(是亲妈没错了)

    不过不是幸灾乐祸,我乐的是,这是个帮千寻唤醒“责任心”的好机会。

    小孩果然不是天生就有责任心,郁闷后第一想到的便是“找人兜底”:妈妈,你跟老师说说嘛,把台词还给我,我保证会好好练的。

    我当然不要做这个“救兵”。

    于是之后的几天,她都在追悔莫及中度过。

    见她有所思了,我才趁机和她进行了一次“责任心”的探讨:

    千寻,老师把纸条交给你的时候,是不是有讲周末要回家好好练台词啊?

    是啊。

    那你有没有听到并答应呢?

    我听到了,也说ok了。

    可是回家就忘光光咯,当你跟别人讲ok的时候,你就对这件事有责任了,你得对你的事负责,用心把它做好。

    这次我们就为巧巧加油,下次再争取机会,好不好?

    好吧。

    虽然还有点不甘心,但这件事之后,千寻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开始对自己的事上心了。

    体能课要穿运动服,前一天晚上就会自己找出来放在床边,以防忘记。

    想必是发现了,妈妈靠不住,找人兜底的策略不管用。:)

    类似的经历,相信很多孩子都有过,作业忘改错、第二天要求穿校服不记得、水杯没有放进书包里、早晨磨蹭迟到......我们不妨回忆一下,最后善后的人是谁,是我们还是孩子自己?

    我的体会是,扮“后妈”虽然不容易,但只要能让孩子通过承担后果,感受"责任心"的重要,逐渐建立起责任意识,就很值得。

    这很考验家长的耐力,多数时候,我们太容易屈服于"想要帮孩子搞定的心",需要不时地提醒自己。

    这也是我经常跟大家叨叨的,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时刻带着觉察,不能由着自己的思维惯性,滑到哪里是哪里,哈佛的教育课程把这称为Mindful Parenting(正念养育)。

    唤醒孩子“责任心”,让孩子终生受益!

    (图片来源于canve)

    2、日常中如何刻意练习

    除了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日常中我也会加入一些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刻意练习,效果很明显。两个正面管教中推荐的技巧,分享给大家。

    (做家务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好方法,不过现实中随着孩子学业压力变大,能坚持让孩子做家务的家庭并不多,实操意义没那么强,我就不在这里累述了。对做家务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留言,我们单独开篇聊)

    1.有限选择

    责任心代表孩子能独立担当,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决策能力。

    但现在孩子生活都安排得特别满,每天除了上课,其它时间还要被兴趣班、补习班占用,日常中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还真不多。

    这种现实背景下,就需要家长创造一些让孩子做决定的机会,比如有限选择。

    外出吃饭时,可以问孩子:今天中午,你是吃披萨,还是意大利面,你来决定吧!

    今晚你是想先写作业再玩,还是先玩再写作业?或者有什么更好的安排,你来决定吧!

    到睡觉时间了,你是准备现在睡觉,还是听一个故事再睡觉,你来决定吧!

    ……

    实施有限选择时,有两个小诀窍:

    一是选项控制在三个以内。因为选项太多,会给孩子造成选择障碍,反而破坏做决定的成就感。

    二是记得加上"你来决定吧!"这句话。不要小看这句口号式的结束语,它能极大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让孩子真实地感到自己在做主导,自己能够主导。

    唤醒孩子“责任心”,让孩子终生受益!

    (图片来源于canve)

    2.启发式提问

    启发式提问,是通过开放性的问题,给孩子机会训练自己的判断和担当能力,从而具备责任主体的认知。

    比如,孩子遇到困难,往往想逃避责任,发脾气或者抱怨自己做不来、做不好。

    这时候,父母不要急着讲:怎么不动脑筋,你可以这样做啊……说着就忍不住插手。

    我们不妨改用启发式提问:

    “你觉得这件事难在哪里呢?”

    “你觉得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

    “你是不是需要些帮助?”

    这两种应对方式区别很大。

    前者是:我来教你,你应该这么做,不应该那么做。这是替孩子思考,替孩子决策,剥夺了孩子成为责任主体的机会。

    后者是激发孩子独立思考和担当,一直将他置于责任主体的位置上,没法“轻易逃脱”。

    关键的秘诀就在于,“你”是问题的主角,不是“我”。:)

    唤醒孩子“责任心”,让孩子终生受益!

    (图片来源于canve)


    正巧,我在Coursera上的儿童心理学的教授,在最近一次课程中也讲到了类似话题:

    在所有优良品质中,对孩子将来影响巨大,却又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就是责任心。

    教授解释说,现代的家长越来越“尽职”,孩子从小到大基本上就是被事无巨细地操心和安排,小到每日饭菜营养搭配,大到兴趣班的规划,要做什么都有人告诉他。

    这种看似完美的“精英教育”,会悄无声息地剥夺孩子自己做主、自己负责的机会。

    你看现在很多孩子,小小年纪,身上就有了一种“丧”的气质。

    催他做作业,他也会做,可就是磨磨蹭蹭不认真。

    磨蹭、不认真的背后其实是:“这是你们要求我做的作业,我又不用为它负责。”

    真的是小时候追着孩子喂饭,长大后就盯着做作业;小时候安排孩子玩这个玩那个,长大后就安排学校和就业。

    孩子长期居于责任的客体,久而久之,心理状态就会变成“无所谓,反正不是我的事,你们安排就好,做不好也有爸爸妈妈兜底”。

    唤醒孩子“责任心”,让孩子终生受益!

     

    So,千万不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保姆型家长,孩子并不需要我们帮他决定很多事,他需要自己去判断和承担。这不是偷懒或撒手不管,而是一种教养智慧。

    只有我们把担子交给孩子,孩子才会有挑担的能力和意识!

    小时候没付出的成本,

    长大后可能用一辈子的贫困买单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