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八宗罪”:如何给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发布日期:2019-05-29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因为工作的原因,刘畅每年都有相当长的时间到各地中小学调研,也跟很多的家长和学生有过深度接触,一个初二的孩子让他他印象深刻。

      这个孩子因为学习成绩很不好父母特别着急,报了很多补习班都没效果。后来了解到,这个孩子对学习一点没兴趣,就喜欢写小说,自己偷偷写了20万字的小说。在一次激烈的冲突后孩子离家出走了。

      刘畅跟孩子父母一起去找心理学教授咨询。专家认为,主要问题出在家庭教育——孩子和父母之前缺乏沟通,缺乏理解。

      孩子找回来后,父母做出了改变,第一次认真看了孩子写的小说并真诚做了沟通,孩子也认识到即使喜欢写作也要分配好时间,不能与学业冲突。

      这件事对刘畅触动很大。作为一起教育科技公司CEO,刘畅跟中小学师生打交道有十几年了,却从未像今天这样的急迫感:家庭教育遇到新问题,家长浑然不知,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人生第一课公益活动启动仪式

      5月26日,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一起教育科技公司在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人生第一课”启动仪式上,刘畅向与会嘉宾讲述了他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和思考。

      无独有偶,远在四川凉山的吉克伍达校长也有和刘畅一样的困惑。

      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勒尔村小学(悬崖村小学)现有15位老师,531名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是少数民族。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德育教育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比如说,家长在外面工作,把一些不太好的风气带回来,我们在学校教的内容学生放假回家的时候就忘完了,在思想道德方面就存在比较大的隐患。”吉克伍达校长说,有的家长在外打工染发,抽烟等,孩子因为好奇也会跟去学。

      德育课程教学一直是中小学实施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日益贴近学生的经验、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德育课程的实际效果也有很大提升。不仅要重视德育课程,还要重视课程德育以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不仅要重视学校的德育教育,还要重视校外特别是家庭的德育教育,也成了广大家长的共识。但是,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信息环境的急速变化,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显得准备不足。

      以智能手机为例。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53亿人,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5374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与2016年相比提升了2.4%,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2018年中国手机网民的比例将继续攀升。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一方面让信息沟通更便捷,另一方面也让网络游戏成为孩子难以拒绝的诱惑。现在是信息时代,几乎每个孩子手里都有手机,留守儿童更是很难控制其使用行为,甚至有老师断言,学校的敌人就是手机上的游戏,孩子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智能手机本来可以变成学习的良好工具,但是现在的状况是,在没有合理的引导下,孩子们容易被游戏等泛娱乐内容吸引,沉溺于其中,对日常的学校学习反而有影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德育老师直言,“德育工作本来应该是可以引导孩子们积极学习,但是目前在网络游戏的‘对比’下,对孩子而言显得缺乏吸引力。”

      不仅仅是智能手机。全媒体时代,教育者、受教育者,教与学的内容、方式、方法都在发生重大改变,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及时转变,特别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不衔接,都会直接影响德育的效果。比如,学校教育给学生传递的都是真善美的内容,但到社会难免要接触假丑恶,学生必将产生困惑和不解。再如,家长“教不得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学校德育的效果。

      有人总结了普遍存在的德育“八宗罪”:

      ——低头族:上了一天班回家,家长就是把电视一开让孩子自己看,然后自己窝在沙发上玩手机。又或是嘴上说陪孩子,但是就是坐在一起然后给孩子个手机自己玩。总之,在这类家长面前手机是万能的,能解决所有的事。

      ——唯分数式教育:以参加不参加考试区分应不应该学,以分数区分孩子的好与坏。对影响分数的东西态度强硬必须要学,无视孩子的学习兴趣。

      ——严以待娃、宽以待己:不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却违反。转头自己曾经给孩子的许诺却不兑现。

      ——极权式教育:家长说的都是对的,家长的权威不容挑战,孩子必须服从不得有异议。然后冠以“都是为了你好“这种道德绑架式教育。过分树立家长权威,孩子一旦有质疑要么语言暴力要么棍棒教育。

      ——撒手式教育:认为孩子去学校学习,家长就不用管了,内有任何的引导和关心,孩子学习不好就是学校教的不好,就是孩子自己的问题。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