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成长痛”,更要注意“人生的生长痛”

发布日期:2019-08-3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比起“成长痛”,更要注意“人生的生长痛”

    小宝马上6岁了,这段时间正在经历和妈妈分床睡的痛苦。晚上上床后一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直到11点多把自己折腾得筋疲力尽才昏昏入睡。

    好不容易睡着了,但是一到半夜又很容易醒,醒来后就坐在床上大声哭喊叫妈妈。

    连续几天的睡眠不足导致小宝明显得精神不济,人也消瘦了一圈儿。妈妈看着很心疼,担心再这么下去会影响小宝的健康。

    每天,妈妈在安抚小宝回自己房间之前,都要提前做一番自己的心理工作,让自己坚持住,狠下心来。

    因为,她知道小宝正在经历人生中的生长痛,在这个时候,不能轻易放弃。

    什么是生长痛?

    儿童生长痛大多是儿童正常成长发育时期所特有的生理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3~12岁的儿童身上。

    例如,某段时间的孩子因为活动量增大,骨骼生长速度较快,会有膝关节疼痛的生理痛现象的发生。这种疼痛是暂时的,随着儿童的成长,过段时间便会消失。

    但是,在儿童成长中,还有另一种生长痛容易被我们忽视,这就是人生的生长痛。

    孩子哭闹、发脾气、在地上打滚等,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到的生长痛。

    孩子人生的生长痛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体验到的如自理,入园,分床,独立,上学等成长过程中可能经历的痛苦。

    人生的生长痛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有句台词是“听过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很多朋友都被这句话戳中了内心。为什么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却做不到,也过不好呢?

    分析这之中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别人的道理不适合自己或是因为道理虽懂却没有去探索的勇气。

    这就像《小马过河》故事中的小马,或是明知道温水煮青蛙,但是却仍然愿意待在舒适圈中,没有勇气离开。

    所以孩子只有经历了自己的人生成长痛,把自己磨炼得更加坚强,才能收获成长的力量和勇气。

    那么人生的生长痛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了解真实的自己,接受挑战

    孩子正是因为能力不足才会经历生长痛,因为他们的能力和他们想要完成的事情之间存在着差距,所以孩子才会沮丧,才会觉得痛苦。这种生长痛让孩子逐渐明白自己的能力,在内心对自己有一个评估,对自身形成清晰的认识。

    突破能力的边界,收获成长

    生长痛就好像人生升级打怪游戏中的怪兽一样,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生长痛的怪兽,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不断地突破自身能力的边界。他们不断重塑自己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坚强。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人生的生长痛?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曾经说过: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父母就越成功。在分离的过程中,孩子必然会出现生长痛。那么,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人生生长痛呢?

    1、不要让孩子的痛苦影响自己的行为

    当孩子处在生长痛的过程中,首先妥协的很可能是父母,因为父母护犊心切,最受不了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在超市中,孩子的欲求一旦不被满足,马上躺地上撒泼打滚,家长一心疼,立马就无原则答应了孩子的要求。

    在学习上,孩子一喊苦一喊累,家长就无原则放弃要求或是代劳。这些都是家长先放弃了让孩子经历成长痛的权利,其实也是家长放弃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

    因此家长不应受孩子行为的影响,坚持对孩子的原则和处事底线。要明确受教育的是孩子而不是家长。要清楚地认识到成长痛对孩子成长是有益的,若是因为心疼孩子而放弃,那么最终带给孩子的伤害更深。

    比如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正在经历和父母分离的成长痛,每天上学都哭得惊天动地,哀求着父母不要把自己送到学校。这时候家长应该做的是温柔地拒绝,坚定地放手,让孩子明白这是他们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2、分清痛苦的主体

    父母要学会分辨清楚痛苦的主体是谁,是自己还是孩子?

    豆豆妈妈走到哪都带着小豆豆,因为孩子太粘妈妈了,妈妈去哪他就去哪。有一次,豆豆妈妈想去参加同学聚会,要留豆豆在家和爸爸待几小时。临出门时,豆豆哭得天昏地暗的,扒着门不让妈妈走。

    豆豆妈实在受不了孩子这么痛苦,最后只能放弃了聚会。从此以后,妈妈什么活动都不参加,一下班就和豆豆待一起。

    豆豆奶奶是幼儿园的园长,她知道了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不是豆豆粘妈妈,而是妈妈离不开豆豆。因为平时妈妈上班的时候豆豆很乖,只有妈妈回来后豆豆才表现得“黏黏糊糊”的样子。

    豆豆妈妈反思自己的行为,她惊觉每次要和豆豆分别前,她脑子里就开始想象豆豆歇斯底里哭泣的样子,越想心里越不舍,最后放弃离开的想法。

    发现问题后,豆豆妈妈开始学习调节自己的心理。有一次需要周末加班,豆豆妈妈提前和豆豆打好招呼,说明周末需要离开。

    然后当天,豆豆妈温柔而坚定地关门上班去了,忽视背后豆豆大声的哭泣。本来以为豆豆会哭泣个不停,结果不一会儿,哭泣声就停止了,然后传来豆豆和爸爸一起开心玩耍的声音。

    妈妈以为孩子离不开自己,事实上是自己离不开孩子,在妈妈的眼里,孩子还是那个嗷嗷待哺的小宝宝,妈妈在孩子身上找寻自己的存在感。

    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危害非常大,因为会阻止或是延长孩子经历成长痛的时期,让孩子无法从心理上真正独立。

    3、帮孩子接受痛苦并战胜他们

    了解孩子经历成长痛的重要性,并不代表家长就必须忽视孩子成长痛的痛苦,体会孩子的心情,了解孩子所经历的,并帮助他们战胜痛苦收获成长,才是明智的父母应该做的事情。

    以每个孩子必须经历的分床睡为例。

    小宝妈打算让小宝在上小学前就适应分床、分房间睡。她在分床前半年就开始给小宝打预防针,让小宝在心理上对分床不排斥,有个心理适应期。然后,正式分床的时候,每天临睡前,小宝妈都会陪着小宝在自己房间躺着,安抚小宝的情绪,等待小宝睡着。

    当小宝开始适应自己房间的时候,再让小宝自己一个人入睡。有时候小宝会有反复,说害怕睡不着,或是半夜醒了跑到妈妈的房间。这个时候,小宝妈也做好了随时接受孩子回来的想法,然后第二天再让孩子回自己的房间。

    这样做让孩子心理充满安全感,不担心被妈妈排斥在外。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小宝已经完全适应了。

    像小宝妈这样,温和、坚定地执行计划,但是又理解孩子成长的迂回曲折,在适当的时候接受孩子的后退,然后借力往前跨出更大的一步。

    对孩子来说,经历一些痛苦会让他们成长得更好,我们不要总想着帮助孩子披荆斩棘,因为有些苦只能孩子自己承受。那种压力,那种疼痛是让孩子完成“破茧成蝶”的力量。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正确面对孩子人生的生长痛。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