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孩子上好学

发布日期:2019-06-13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孩子上好学

    【画中景】昨天上午,屠甸镇小晏城校区窗明几净的教室内,时不时传来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与讨论声,课堂气氛活跃。

    屠甸镇晏城乡(现汇丰村、恒丰村)距离桐乡市中心仅10余公里。撤乡并镇前,全乡小学生最少时只有百来人。被屠甸镇小学接管后,晏城乡中心小学变成了屠甸镇小晏城校区。以前破旧、低矮的校舍,经过这几年的改扩建,完全变了样:2016年下学期,晏城校区一幢崭新的教学楼建了起来;之后,二期工程马不停蹄地进行,2018年上学期所有项目全面投入使用。而今的校园一片生机勃勃。校园更美丽了,硬件设施更齐全了,村民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也更放心了。

    不仅仅是屠甸镇小晏城校区,如今,桐乡越来越多的村小成了当地老百姓认可并信任的学校,优质均衡教育惠及了更多的桐乡孩子。

    【画外音】从最初的“文盲多”,到扫除文盲、义务教育全覆盖、均衡教育,从之前的“桐乡最差的房子是学校”,到现在“学校是桐乡最好的房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桐乡教育走过了一条艰苦曲折而又辉煌的道路。在去年进行的2017年度浙江省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中,桐乡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达成度在75%以上。桐乡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列省内第一梯队、嘉兴市首位,桐乡教育已经从追赶者变为领跑者,进入到了一个从先进迈向更先进的征程。

    【看桐乡】1983年1月11日,曾刊文,点名批评“茅盾故乡文盲多”。这样的报道像一根鞭子,鞭策着桐乡市各级领导。再穷不能穷教育,发展经济必须先发展教育。

    1983年开始,桐乡决心奋力追逐。为了改变教育落后的面貌,桐乡开始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并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基”的奋斗目标,即率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在对教育的空前重视下,桐乡在1994年基本控制了义务教育的流生,并于当年在全国首批通过了“两基”验收。1997年,桐乡获“浙江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市”称号,为今天桐乡教育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桐乡教育的发展脚步永不停歇。1995年,桐乡市高级中学正式创建,这成了桐乡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高级中学横空出世,不仅仅满足了学生入学的要求,还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全市莘莘学子考高中升大学的求学梦,成了桐乡教育的标杆。而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的落成,又令桐乡教育提档升级,满足了许多桐乡人的期待。

    不但让孩子有书读,还要让每个孩子读好书,桐乡比任何一个县(市、区)都率先意识到优质教育的重要性。让每个学生都享有优质的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桐乡教育人的不懈追求。

    2009年4月27日,这一天值得铭记。当天,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挂牌成立。北港、凤鸣、振东、城北(2012年加入了春晖,2014年又加入了中山)多校联动,使师资力量、校本研修得到了有序交流。这种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模式进一步推动了桐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此外,我市还先后成立了茅盾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濮院小学教育集团、崇德小学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办学、一校多区和乡镇学校整合等三个模式的多元推进,使优质教育资源产生了叠加放大的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智慧教育在桐乡遍地开花。通过一根根网线,大量优质资源输送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手中,进一步推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师决定教育质量。2006年起,桐乡开始实施“强师工程”,全市7803名教师,共评出1201名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岗位津贴分成三类:市区一类,中心镇二类,偏远农村三类。三类地区骨干教师的津贴是一类地区的3倍,教师职称评定也明显倾向于农村教师。而后来实施的“桐乡市名师奠基工程”“教育系统优秀青年干部培训工程”等系列强师工程,同样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不仅留住了人,还留住了他们的心。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