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问题迎刃而解

发布日期:2019-07-19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问题迎刃而解

    有些人误以为“心智教育”就是针对孩子心理有问题、不健康而做出的矫正,这是极大的误解,正确的认知应是:心智教育是关于人的心理成长和思维成长的教育和培养,力求通过对人的情绪、情感等诸多心理要素、精神要素、思维能力及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实现高尚的人格。

    再来看一下我们要谈及的同理心的概念:同理心,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可以说,培养同理心是心智教育最重要的根基之一,对于个人的发展极为重要。它体现在一个人一旦具备了同理心,就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而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同理心就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没有信任也就没有顺利的人际交往,也就不可能在分工协作的现代化社会中取得成功。

    不要放过每个培养孩子同理心的机会

    在坐飞机或者火车旅程中,如果被问到最怕遇到什么状况,“熊孩子”是很多人的答案,甚至每每打开这个话题都会得到“受害者”疯狂的吐槽,足见“熊孩子”杀伤性的巨大威力。

    天性使然,孩子对新鲜事物好奇,并且爱动,能把空间狭小的飞机或者火车座位空间分分钟当成自己家。“跑闹、尖叫、上蹦下跳、大哭”熊孩子的这些过失行为打扰到其他旅客不说,可能还会由此引起争执。但受困扰的旅客并没有把矛头指向熊孩子,相反更多则是对熊孩子家长的责备和不满。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自己孩子扰乱公共秩序,家长该怎么正确制止?暴力对待显然不可取,后果更多换来的是孩子不休止的发脾气、哭闹。这时候就要抓住培养孩子同理心的机会。比如向孩子发问,“以后你睡觉或者看动画片的时候,妈妈在旁边拿着扩音器给你唱歌好不好”,孩子回答不接受后,再进一步用角色互换来解释,“现在火车上的叔叔阿姨有的在睡觉,有的在安静的做喜欢的事情,你如果像妈妈说的那样在旁边干扰,其他叔叔阿姨心里也会不高兴。”这时候孩子就会产生一定的同理心,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正确,会去有意识的改正自己的行为。

    生活日常中也是,孩子发脾气闹情绪,不要以暴制暴抑或干脆冷处理,问题并不能解决,要耐心引导孩子建立同理心,犯同样错误的几率会越来越小。

    二胎更需要同理心的培养

    自从2016年开始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有了两个孩子。在俩娃的家庭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大娃去哪,二娃跟着去;大娃想玩什么,二娃必须跟着抢。二娃所到之处,都打上了“是我的”标签,这就导致了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大娃和二娃的争吵、抢夺。有些家长,想赶紧结束这头疼的难题,最终都会用“你是大孩子,你是姐姐/哥哥,理应让着妹妹/弟弟”这样的话语来阻止争执态势的扩大。用这种方法一次两次奏效,但是笼统的用“理应”打发,大娃难免会失落,长久会产生心里不平衡,会有“爸爸妈妈偏心”这样的想法。

    不应该是二胎就放松教育,耐心培养孩子们的同理性,可以避免俩娃的很多纷争,二娃也会越来越听话。引导大娃换位思考,比如告诉他你在像二娃的年纪干过什么坏事,借以跟大娃解释二娃跟你当时一样还小,对很多事物都还不理解,就会容易犯错。对二娃,同样要教会他同理心。比如:二娃打人,家长同样示范性的打他;二娃抢东西,家长同样示范性的抢他的东西,并向他抛出“这样对你,你会怎么样?”类似的问题,总之以同样的方式让二娃尝到“后果”,如此持续进行同理心教育引导,让他能够更快的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没有同理心的孩子是可怕的,是无光的。一位长期从事儿童教育的工作者,曾发出“爱必管教”的号召,爱孩子就要抓住每一个培养他同理心的机会。然而,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存在一些情况:敏感期的孩子总是无故发脾气、有负面情绪,家长并不能清楚地知道背后的缘由,这使“同理心教育”在最开始就遇到阻碍,毕竟知道问题之所在,才能找到应对的解决方法。

    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是每个合格家长必须要做的工作。市面上的沙盘游戏是公认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心理的良好工具,但由于场地、设施、从业人员水平等因素受限,无法服务于更多家庭及儿童。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